坚持创新导向 坚守学术理想 开创新时代科研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8-01-09  浏览次数: 820

科学技术研究院    郑磊

各位代表:

下午好!非常感谢大会给我一个机会作会议发言。

2017年,对合肥工业大学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科研工作亦是如此,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一站式”科研服务,践行“不上楼不填表不扰民”的承诺,让教师省心省力;我们积极推行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政策,设立六类校内科研项目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提升他们的基础科研能力;我们积极推动有组织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等重大需求打造协同式团队和基地平台;我们积极推广“需求传导型”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获得创新性复制,校地校企等协同创新体系逐渐成型。

2017年,学校各项主要科研综合指标均有稳定增长,呈现出持续、健康的上升势头。截止到年底,实际到账科研经费已突破3.67亿元,这里指的是实际到学校账户上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同比上升约13%。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SCISSCI论文共计105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6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3项,均有明显增长。

2017年,学校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一是,获得国家首次设立的全国创新争先奖,这是一项经中共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二是,实现了自主培养国家杰青的历史性突破,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汪萌教授也成为了今年最年轻的入选者。三是,有4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优青”项目资助,总数位居全国第20位,进一步充实了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四是,首次获得中国专利奖一项,以第一单位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两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首次取得突破。此外,学校承担的高端装备和光电显示产业创新中心被正式列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军工、社科、科学普及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年底,我校牵头承担的一些重大重点项目也正在被陆续公示和立项。

这些令人鼓舞的成就,是学校党政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这里,我想尝试着用三个关键词去加以解析。

第一个关键词是“团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三个面向”,即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谋划重大项目,拥有一只紧密、高效、和谐的合作团队无疑是关键。以杨善林院士所带领的团队为例,他们已连续6年获得基金委的重点或重大项目资助,并且于20152016年先后获批主持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这个团队长期围绕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中国管理问题,形成了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梯队,其中多名成员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杨院士也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相对于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团队作战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有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是学校科研实力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第二个关键词是“专注”。获得2017年中国专利奖的徐科军教授,从事流量仪表的研究与开发,已有20多年的时间。为解决传感器响应速度慢和动态非线性问题,徐科军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长期奋战,一步步攻克了涡街流量计的抗强振动干扰、科氏质量流量计测量精度不高等关键技术难题。截止目前,徐教授拥有流量计领域发明专利30多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等众多行业,所研发的科氏质量流量计产品销量位列国产品牌前两位,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工大还有许多老师,正是以同样的态度淡泊名利、潜心钻研。这种把一件事做深做细做透的专注精神,体现出工大人坚守的学术理想,是工大科研文化的精华。

第三个关键词是“奉献”。2017年绝大多数学院和专职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和产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不完全统计,有9个学院的到账经费在2000万元以上,有10个学院的经费同比增长率超过20%。在学院没有年度经费任务的情况下,许多学院仍然能积极主动地组织基金申报、谋划重大项目。很多学院院长和资深教授抽出自己的时间,亲自审阅青年教师的申请书、答辩PPT和论文,帮助提出修改意见。科研工作也得到许多职能部门的帮助,项目申报过程中经常需要财务和人事部门的帮助,项目评审以及成果的统计宣传得到学术委员会、监察处、宣传部的许多帮助,因为项目申报需要,老师们还经常周六周日到党政办盖章。甚至就连学术会议中心的工作人员,也经常陪着我们加班。此外,还有许许多多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都为科研工作无私奉献,营造出“工大一家亲”、“科研一盘棋”的良好氛围。

我校的科研工作虽然形成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距离新时代的目标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攻坚难度大、面临的挑战多。2018年,我们将在组建协同式科研团队、做实做强科研基地、改善公共科研条件等方面重点发力,衷心期望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奋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2017年即将过去,祝愿各位代表和老师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谢谢!

 

Copyright©2014-2020   中国教育工会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  

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邮编:230009

E-mail:hgdgh2020@163.com 电话(传真):0551-62901063

技术支持:数码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