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讯(记者 陈婉婉通讯员 周慧)4月23日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满载100多名师生的两辆大巴车从合肥工业大学开出,驶向两百多公里外的利辛县陈营村。一台送戏下乡的文艺演出即将精彩上演。
陈营村是一个典型的皖北贫困村,村里共有122户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村里多为老人和未成年人。合肥工业大学自2013年起和陈营村结对,从科技、卫生、文化等方面伸出援手,帮扶村民脱贫。“不仅是送演出,同行的还有我们校医院医生,进村为乡亲们免费体检。”合肥工业大学工会主席赵恩秀告诉记者,除此之外,该校还先后派出3批干部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帮助村里建起光伏电站、规划村容村貌、为村小学建立图书室……
自2016年起,我省共安排了包括中科院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合肥工业大学在内的30所高校,进行定点帮扶工作。一年多来,这些高校结合“三下乡”工作,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定点帮扶县及贫困村、贫困户普遍予以高度肯定。
送文化,从脑子里铲除“穷根”
合肥工业大学这次赴陈营村的慰问演出,取得了超乎演职人员意料的成功。演出舞台放在了村里的小学操场上,演出开始前两三个小时就有老乡陆续搬着凳子来了。村里的老老少少坐满了整个操场,还有人坐着轮椅赶来。 “一方面是大学生们演出非常精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平时村里文化活动少。 ”合工大派驻陈营村挂职任第一书记的申军告诉记者,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去城里务工了,整个村子平常活力不足,聚堆聊天、打牌是村民们通常的休闲方式。 “这场时长近两个小时,既有歌舞、又有戏剧曲艺的现场表演,为村民们带来了一个美妙的周末。特别是对孩子们,是一个特别积极向上的引导。”
除了送演出,此次合肥工业大学慰问团还为陈营村小学带来了500多册图书和学习用品,帮助该小学建立图书室。在图书架上,记者看到了这些捐助的书籍涵盖自然、人文、历史、文艺等多方面,既有经典名著,又有图书榜单上最热门的新书。 “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读书可以抚慰他们孤单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打开一扇全新的通向世界的大门。用好的书籍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影响,帮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组织这次书籍捐赠的赵恩秀主席告诉记者。据悉,合肥工业大学已经向陈营村小学多次捐赠过书籍、派遣过大学生志愿者老师。 “希望通过我们大学生和小学生的常态性互动,多帮村里的孩子们打开眼界,鼓劲打气,让他们从小懂得知识改变命运,学会自强。 ”在合工大的另一个扶贫点——灵璧县砂坝村,合工大附校还跟砂坝小学结成“对子校”,定期安排教师来授课,并对村校教师进行师资培训。
送科技,帮助村民自我“造血”
在陈营村,记者看到了成片的光伏电站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据申军介绍,这也是合肥工业大学援建的扶贫项目。陈营村除了农业耕地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而合工大拥有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在光伏领域研发水平全国领先。该校在2016年为全村122户贫困户“一户一块”地兴建了连片式光伏电站,所有光伏电站都并网后,每年能为村集体和到户家庭创收46万元,平均每户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光伏电站的收入让陈营村摆脱了 “空壳村”的现实困境,也让贫困户享受到了光伏电站的“温暖”,增强了脱贫能力。据介绍,该校还资助村里建起“恒温蔬菜大棚”,为村里发展蔬菜种植业做准备,预计能帮助40户贫困户就近就业。
作为老牌农业院校的安徽农业大学,在产业扶贫中也牵牢了“牛鼻子”: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挥科技引领和示范作用,先后与金寨县合作共建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大别山综合实验站,联合组建了茶叶、毛竹等十大产业联盟,共同成立了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形成了“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带大户,大户联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动了金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安徽中医药大学发挥中医药专业特长,联系亳州专业种苗公司和加工生产公司,帮助灵璧县程庙村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一期流转土地150亩,村集体流转土地110亩,全部种植中药材,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及村庄连片种植中药材近1000亩,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村里所有贫困户都能受益分红。
送卫生,提高百姓健康意识
很多贫困户是因病致贫,因此高校在扶贫过程中,“送卫生”下乡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陈营村贫困户刘玉琴前几年因病一度瘫痪在床,申军每个月都要到她家走访,问她当月的补助有没有及时收到,还有没有其他困难。为了帮助更多像刘玉琴一样的病人,该校通过整合学校资源、联系校友和社会资源,筹措资金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减轻债务压力,此项捐款累积已达40余万元。在陈营村卫生室,记者看到有10余套较新的病床、吊水架等医疗器械,据介绍,这些都是去年合工大校医院捐助的。 “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在村里卫生室就能治疗,省时又省钱。 ”申军说。
安徽医科大学先后派遣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各科专家,长驻对口支援岳西县人民医院和岳西县中医院,帮助医院加强科室建设;同时,免费接收帮扶点医护人员进修,遴选责任心和带教能力强的医疗、护理专家进行一对一带教,切实推动当地医院临床人才的培养和医疗水平的提升。
原载于《安徽日报》2017年4月25日11版
Copyright©2014-2020 中国教育工会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
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邮编:230009
E-mail:hgdgh2020@163.com 电话(传真):0551-62901063
技术支持:数码人科技